肥料造假 沒落還是升級?

      2018年4月下旬,肥料行業對肥料造假的憤怒被迅速點燃!
  

      4月中旬,《農資導報》記者采寫了“吉林、遼寧部分地區低價摻混肥追蹤調查”,報道在微信公眾號發出后的幾個小時內,點擊量接近5萬次。隨后本報連續刊登了“吉林、遼寧部分地區低價摻混肥追蹤”、“多地春耕市場出現‘傍名牌’肥料”的報道,在業內引起巨大共鳴。
  

  筆者發現,當下的肥料企業對于造假的態度和對策,較幾年前的不愿意多談大有改觀。很多企業都主動在市場上與工商部門配合打假,更多的企業用各種方式告訴消費者如何識別假冒產品。企業對打假的態度變化是一面鏡子,它折射出肥料造假正在發生一些變化。
  

  甲方:造假也在升級
  

  一個令人擔憂的事實是,隨著正規企業對品牌、對肥料創新越來越重視,肥料造假也逐漸以“傍名牌”“傍新型肥料”為主;同時,這些“傍名牌”“傍新型肥料”的假冒產品的零售價格與正品相差不大。肥料造假也在升級換代!
  

  造假者對于品牌的認知非常精準,他們選擇最有影響力的品牌仿冒,市場殺傷力極大。某國際肥料品牌行銷全球,他們在其他國家和地區銷售產品,大多是散裝分銷,連商標都不必標。而在中國,卻無奈地選用了昂貴的防偽標簽,幫助農民區分真假。
  

  造假者對于肥料產業的創新進程非常關注,他們常常把假冒偽劣產品包裝成最新型的肥料產品銷售。由于零售商、農民甚至市場監管部門缺少對新型肥料產品的辨識能力,假冒偽劣產品得以暢行無阻。
  

  造假者采用控制規模的分散造假模式。每一個造假窩點的造假量不大,大的也就是每年造幾千噸假肥料。一般的追蹤打假,在零售商或批發商處只能查到少則幾袋多則幾十袋的假冒產品,很難追到生產地點進行有效打擊。
  

  銷假者的手段越來越隱蔽。假肥料的銷售多采取上門推薦方式,如果不是現場抓住,事后很難找到線索。而且隨著電商行業的快速發展,不少假貨通過網上渠道進行銷售。
  

  乙方:造假走向沒落
  

  肥料造假的出現與經濟發展是同步的,假冒肥料的市場空間越來越小,肥料造假正在走向沒落。
  

  經濟學的兩個基本假設之一是:人是理性的、自利的,會在約束條件下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。假冒偽劣商品往往成本低、利潤空間大,常常高出正常商品利潤好幾倍。因此,它必然會吸引逐利的制假售假者冒險入內。正如馬克思指出的,有200%的利潤,就有人敢冒絞刑風險。
  

     2001~2015年平均GDP排名前三的省份廣東、江蘇、山東,其造假新聞也較多,白酒、化肥、藥品是造假曝光最多的三類產品。而當前中國農業和肥料產業正在發生變化。
  

  供不應求這個最大的造假動力已經消失,中國的肥料產業產能有了巨大的過剩。質優價平的產品供應充足,假冒偽劣產品的生存空間被擠壓。
  

  職業農民和服務型經銷商群體的出現,也是假冒偽劣產品越來越難以生存的重要原因。消費者對于假冒偽劣產品的識別能力大大加強。
  

  農業高效種植的推廣,讓農民正在改變粗放式的生產方式。他們關注肥料的品類和質量,計算生產的投入產出比。
  

  二戰之后的歐美市場也面臨產品供應不足的問題,當時也存在肥料造假的情況。隨著經濟增長、企業發展、監管嚴厲,造假行為已經基本消失。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,假冒肥料的市場空間越來越小。

最新資訊
行業資訊
文章附圖

  產品同質化嚴重,市場競爭激烈   由于水溶肥料的生產方面,國家的準入門檻很低,“一根棍子一口鍋,頃刻就是一噸多...

文章附圖

  日前,農業農村部發布第127號公告,41項農業行業標準自2019年9月1日起實施。其中,4項為肥料和土壤調理劑...

文章附圖

  經國務院同意,生態環境部、農業農村部日前聯合印發《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行動計劃》。11月9日上午,生態環境部...

在線客服
 
 
 聯系方式
總部:0775-2297668
經理:18877530881